次阅读
新石届
不同于西方大型的采石场,国内一些采石场是个人经营或者家庭作坊,手工开采,称“石宕”或者“石窝子”。 在石宕采石,先要观察其岩石的走向是否都呈水平向。每一个石宕的石料出口基本都在山顶,口子都不大,从上往下采,采一层,打一层台阶。采来的石板再由工人往台阶上抬,抬出洞口,见风后石质就会硬化。此后,再运往各地,成为建材,这叫深井开采方法。 为什么要从山顶往下挖,为什么洞口开得很小?据老人说,石头在不见风时,它质地松软如同豆腐,很容易开采。开采石料并不是炸山一样,它需按开采前的规划,采集规整的石料。先要观察好这块岩壁可否打成何种型状的石材,再按所需石料划上长宽、厚度的墨线。再每隔一段小距离,打入一根钢钎。 这种钢钎,宁海人叫毛将。每个打入的毛将的长度一般按所需石料的厚度决定。打入一排排毛将后,隔着原定距离,一边打钎一边浇水,这是防止毛将的深入,会产生热量,引起石材的爆裂。浇上水,可使岩石起到降温与软化的作用,使注水后的底部岩层松软,随着钢钎渐渐地深入,水也随着注入。再继续往下砸打到底……最后,所定制好的石料就会剥离出来。 开采出来的石料多以石板为多,其它的矩型大石料,如要加工成圆料等形状,这还需石匠在地面上的加工。 地下的石板就是这样一层又一层地开采出来,老人们说这也叫“剥石板”,也很形象。 因为这种独特的开采方式,石宕的形状比较特别,·像一个天然洞穴,犬牙交错,如虎狼之口,深入其中却发现石壁千丈,留有钢钎痕迹,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。 如何把这些石宕利用起来,一直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心愿。国内外有几个优秀的参考案例。 1 缙云石宕 中国浙江省缙云县这个地区,有3000多个被遗弃的小型石宕,直至今日,除了少数的例外情况,这些采石场都是在没有机器辅助的情况下手工开采的。更新后的采石场为文化及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。经排险加固和生态改造之后,这些废弃采石场有的成为“剧场”,有的成为“书房”,还有的成为展示当地1000多年采石文化的户外展厅。 在改造过程中,石宕组团活化通过微干预、轻改造的方式,开发特有的石窟板块,作为仙都景区新业态,并精心设计了“12时辰游千年石窟”的旅游产品,吸引年轻游客。同时,针对每个石宕地质构造特点进行的排险加固,作为未来其他石宕排除安全隐患的试点,也为缙云当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有益借鉴。 古老的采石遗迹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碰撞,让这些废弃采石场重获新生,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,迅速成为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的文化景点,引得各地游客前来游览参观。 2 威海石窝子 石窝子规模不大,形状如同自然弯曲的手,曾经采石的痕迹经历了岁月的侵蚀,呈现出一种“人工-自然”的图景,特别是暴露在外的石壁,峥嵘奇峻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 石窝子剧场场地中原有石壁被完整地保留,不做任何处理,成为剧场的背景墙。石壁因为开采石料形成弧形,使其具有很好的声学效果。在建筑师看来,石壁本身就是观演最重要的内容,它不仅是舞台背景,也是演出者本身,石壁的存在决定了整个剧场的性格和气氛,是空间的起点。 折线形状的看台从舞台地平面逐渐抬高,与石壁一起形成聚拢的场。舞台和看台的形状根据原有地形设置,并不追求对称:看台的台阶被设计成自由的折线状态,进一步加强了场地的景观性。 露天剧场作为一和公共性场域,会给所在的区域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。它可以作为广场使用,为当地人提供公共集会的场所,也可举办音乐节、戏剧节等活动,形成公共交流。建筑师认为这样的处理在单纯美化景观的基础上,增加了文化和产业功能,为此类废弃工业遗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。 由于城市产业发展转移和生态保护需求,许多石宕废弃,成为大地上的缺口和伤疤。不同于大型采石场可以改造酒店或者主题公园,当建筑师面对石宕时,用设计填补大地,让人工融入自然,拯救那些千年石宕,让石宕成为文化新网红,新地标。
版权所有 ©2019北京新石届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5830号-1